4月 30, 2007

.tw誰來管 如何管

2007年04月30日 星期一 蘋果日報

最近網路使用者可能很高興聽到.tw的註冊管理費將從今年七月一號起調降為九百元的好消息。但在欣喜之餘,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降價過程是否合理?是否有機會讓消費者參與?是否合乎國際慣例?



費率訂定需嚴格把關
在今日的網路時代,企業、機關、學校、SOHO,甚至個人都可能要申請網域名稱(Domain Name),成立網站提供線上民眾造訪。更多個人在這股潮流中,積極地在各型網站中成立個人網頁或部落格!唯一差別在於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或個人,因無法承擔網站伺服器運作、沒有固定IP或不願支付每年九百元台幣的網域名稱費用等因素,而依賴在各型網站中登錄於第三層網域名稱。如果今天網域名稱一年只要幾十元或一百元,科技也發展到一定程度,以台灣超過百萬部落格主的狀況來看,每個部落客大概都會希望擁有自己的網域名稱,更積極地成為網路世界公民!
但為什麼現階段大家的美夢無法成真呢?問題的根源可能就在.tw的運作單位與管理機制上。.tw的運作單位正是今天交通部與NCC相互認為有管轄權的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(TWNIC)。依據該單位統計數據顯示,域名註冊量從一九九八年二萬多成長到去年年底,已經超過三十三萬。目前收費標準除了中文域名免費外,其餘的域名都需要付費,註冊費是一次收費(二百七十元到四百五十元),但管理費是每年都必須繳交(主要是一年九百元,個人四百五十元,泛用型一千二百元)。也就是說,每年.tw域名市場規模大約是三億!但值得關注的不是三億的收入,而是這個費率如何訂定的?是否合理?該如何把關?是否顧及消費權益?
首先,經營.tw運作的是透過電信法特許的壟斷單位,因此其費率訂定更需經過嚴格合理的把關與管理,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期待。依據國際間.com模式, Verisign(負責經營.com)一個域名被ICANN規範只能收每年六美元,承銷商透過市場機制,自由發揮,價格從最低每年七美元到每年四、五十美元不等。
而中國在三月七日開始到五月底為止,亦啟動.cn每年一元人民幣體驗活動暨國家域名騰飛行動;其承銷商也是可以自由發揮,不特意規範最終消費價!當然有人說.com市場規模目前有七千多萬(每年仍以近百分之十成長),中國也已經達到近五百萬的市場規模(這幾個月成長超過二倍),台灣無法比照此一機制!但實際網域名稱市場運作機制中,承銷商必須負擔行銷、業務以及實際處理相關程序,其分紅比例大都是七成左右。但.tw由TWNIC訂定消費價,同時規範承銷商分紅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,如此沒有違反「公平交易法」嗎?網路部落格主有人提議:「.tw域名運作經營應該透過每五年一次的公開業者招標競爭,不是由TWNIC獨家壟斷,政府等著收規費就好」。



民眾應積極參與討論
筆者是TWNIC創立者之一,曾經高度期盼TWNIC可以繼續以過去奉獻服務社會的初衷與理念!不幸的是,當一個組織開始有可觀收入之後,就會有許多延伸性的問題出現,設立當初設定的機制就會變質,壟斷取得的資源就會產生是否合理、善用的問題,及是否違背「利益迴避」等原則問題。
更不幸的是,主管機關NCC一如筆者過去文章所述,九位委員沒有任何一位具有電信網路產業背景,管理NCC運作如同教授在學校教學,更別談所謂的未來發展與影響!而交通部郵電司也在目前行政院與NCC糾葛中,無法有明確地位來介入。對於影響台灣未來知識經濟發展的電信網路產業發展,若相關單位沒有辦法,運作機制也有困難,台灣民眾應該積極地參與討論.tw的運作單位與管理機制問題,因為這個議題攸關廣大網路公民的利益,也牽涉到我們未來的發展!




作者為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國家資訊基本建設產業發展協進會執行長


吳國龍

沒有留言: